刘少奇和他的六个妻子及孩子们:家国与亲情的传奇

Author: blog@pptrace.com 2025-01-13

Chart loading...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湖南宁乡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赴苏联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和五卅运动,为中国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时期坚定支持毛泽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领导华北、华中根据地建设,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立下卓越功勋。建国后,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主导土地改革、经济建设和党的制度化建设。文化大革命中,他因坚持正确路线遭受迫害,1969年含冤逝世。1980年平反,恢复名誉。刘少奇一生历经五段婚姻,其夫人和子女多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他的妻子何宝珍英勇就义,其子女如刘允斌、刘源等分别在核技术、军队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承继家国情怀。他的生平和贡献在湖南宁乡刘少奇纪念馆展出,铭记这位党的杰出领导人的丰功伟绩。他和家庭的故事,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缩影,更体现了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无私奉献的精神。

刘少奇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名紹選,字渭璜。曾化名为刘卫黄、刘少基、刘湘、刘士奇、赵元启、陶尚行、胡服等,生于湖南宁乡,祖籍江西吉水,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原正国级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曾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第二任(第二至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至1966年间担任排名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刘少奇曾被毛泽东视作接班人选之一。

王治昌

王治昌,号槐青,1876年生于天津县。自幼博学,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堂法律系后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商业,与廖仲恺为好友。回国后在多所学校任教,并考取商科举人,主持河南焦作煤矿。步入仕途,曾任北京政府农商部各职务,参与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成为重要经济管理人物。虽获多项荣誉,却不愿与腐败北洋军阀同流合污,敬佩孙中山、廖仲恺。1925年廖仲恺遇刺后,王治昌退出政坛,隐居北京。解放后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获周恩来肯定。家庭方面,王治昌有三任妻子,育有十一子女,多参与革命。第三任妻子董洁如积极支持地下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王治昌一生爱国,学识渊博,淡泊名利,最终为国家贡献良多。

刘周氏

元配周氏,无子,名字不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1901年3月16日)亥时生,刘少奇家乡邻村的一个姑娘,包办婚姻

何宝珍

何宝珍(又名保贞、葆珍,1902年4月-1934年秋),是刘少奇的第二任妻子。1923年4月,何宝珍与刘少奇结婚,当时她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的教员兼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她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随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何宝珍一生坚韧无畏,三次忍痛将孩子送养他人。1932年冬,刘少奇与她告别后,她带着儿子刘允若在上海从事工作。不久,她被捕入狱,并于1934年牺牲在南京雨花台。刘少奇评价她“英勇坚决,是女党员中的杰出者”。1945年,刘少奇为何宝珍撰写烈士传,记述了她的革命经历:何宝珍是湖南道县人,曾就读于湖南衡州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2年,她因反对学校当局的学潮被开除,随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3年,她到安源路矿工会创办的工人子弟学校任教,并与刘少奇结婚。她与刘少奇共同参与了长沙、上海、广州、武汉、天津、满洲等地党的工作,以及工会和妇女群众运动。她育有二子一女。1933年,她在上海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判刑十五年并送至南京第一监狱执行。因与狱外党组织联系被发现,次年遭枪决。何宝珍的子女包括长子刘允斌、次子刘允若和女儿刘爱琴。1949年,刘少奇将从苏联技工学校毕业的刘爱琴接回中国。

王光超

王光超,天津人,194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1948-4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深造。长期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及北京医科大学从事皮肤科教学与研究,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防治梅毒,推广青霉素疗法,取得显著成绩。曾任中华医学会皮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皮肤科杂志》总编辑,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1994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领域包括银屑病、红斑狼疮等发病机制,主编《皮肤病学》教材。家庭成员有父亲王治昌及妻子严仁英。

谢飞

谢飞(1913年2月3日—2013年2月14日),原名谢琼香,广东省文昌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刘少奇第三任妻子。早年参加共青团,后在香港、新加坡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调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机要秘书。后参加长征,之后担任刘少奇秘书,此后升任苏南区地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50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主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被牵连入狱,后担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副院长。

严仁英

严仁英,1913年11月26日出生于天津西北城角严翰林胡同的名门望族,祖籍浙江宁波慈溪费市村。她的祖父严修是被誉为“南开校父”的著名教育家,曾资助周恩来出国留学。严仁英六岁时父亲辞世,祖父严修对她的教育严谨,采用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使她受益终生。1932年,严仁英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并选修北平协和医学院预科课程,1935年以优异成绩进入协和医学院,师从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1940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协和医院被日军关闭,严仁英在丈夫王光超的私人诊所协助工作。抗战结束后,她随林巧稚转至北大医院,1948年被派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进修,1949年回国后积极参与封闭北京妓院并为被收容妓女检查身体。 1950年代,严仁英在北京和农村开展妇女健康普查,关注妇科疾病的预防,逐渐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1964年,响应毛主席“医药卫生工作重点应该面向农村”的指示,她奔赴密云县开展妇科病治疗和健康教育,但文化大革命爆发,使她和丈夫王光超卷入政治风暴,期间她默默关注非法人工流产对妇女的伤害。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严仁英全票当选北大医院院长,决定从临床转向保健,成立妇儿保健中心,开展孕产妇死亡原因调查,并推动围产保健研究。1983年,她在中美围产检测研讨会上与美国科学家合作,开启中美神经管畸形防治项目,取得显著成果。 严仁英和丈夫王光超被誉为“杏林双彦”,王光超于2003年去世,她继续致力于妇女保健事业。作为中国围产保健的先锋,严仁英创建了中华围产医学会,编写多部重要医学著作,并获得多项荣誉,包括蔡元培奖等。她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如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被广泛采纳,显著降低了我国的发病率。严仁英以其高雅的气质和专业成就,成为中国妇女的“形象大使”。2017年4月16日,严仁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4岁。她一生致力于妇产科和围产保健事业,为中国和世界妇女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

王士光

王士光(原名王光杰,1915年6月5日生于北京),天津籍,1931年入北师大附中,后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深造,对无线电有浓厚兴趣。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天津地下电台,传递情报,被誉为“中国北方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抗战期间,他修复通信设备,创办无线电训练班。解放战争时,组建通信材料厂,研制地雷探测器和邯郸广播电台,为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建国后任重工业部电信工业局副局长,推动电子工业发展,支持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4年获释,1977年复职,领导“两弹一星”电子装备研制,1982年任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1988年离休,持续贡献电子工业。2003年逝世,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其贡献与精神。他的事迹被改编为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广受社会尊敬。

王光复

王光復(1916年—2008年7月9日),籍貫天津,生於京兆地方(後改為北平市),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空軍的王牌飞行员。他共擊落敵機8.5架,其中在中美空軍混合團時期有6.5架,獲頒8星序,與高又新同為擊落架數第二多的國軍飛行員。抗戰勝利時為空軍第3大隊7中隊長。

王光英

王光英(1919年8月14日—2018年10月29日),男,汉族,籍貫天津,生於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实业家、政治人物,光大集团創始人。王光英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担任过天津市副市长,民建中央副主席等。被誉为“红色资本家”。

王光美

王光美出身名门,父王治昌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总长,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她自幼数理优异,1943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科学硕士学位并任助教。1946年加入中共,担任北平军调部翻译,后赴延安成为外事翻译,1948年与刘少奇结婚,担任其秘书并随同出访亚洲。文化大革命中受“四人帮”迫害,1967年至1978年在秦城监狱被关押十二年。1978年获释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积极推动扶贫“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及家庭。1980年刘少奇平反后,王光美继续从事公益事业,1995年启动“幸福工程”,全国设立389个项目点,惠及69.5万人。晚年她热爱摄影、京剧和音乐,展现宽容胸怀,组织毛泽东与刘少奇后人聚会。2006年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85岁。她一生坚守信念,贡献卓著,留下深远影响。

王光中

王光中(1921年5月—2018年2月24日),原名胡光耀,男,汉族,江苏沛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刘允斌

刘允斌,1924年生于江西萍乡,1938年随父入延安,1939年与妹妹赴苏联,入莫尼诺国际儿童院。1940年入苏联十年制中学,1945年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1946年转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专攻核放射化学,并担任中国留苏学生会会长。1949年见到在苏的父亲刘少奇,1950年攻读研究生并与俄罗斯妻子玛拉结婚,1957年回国加入中国原子能研究所,致力于核材料研发。1962年调至内蒙古包头,组建第三研究室,负责新型热核材料研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父亲被打倒,刘允斌遭受迫害,生活艰苦,1967年在包头去世。1978年平反,恢复中共党员和核化学专家的名誉。刘允斌为中国核事业作出重要贡献,参与研发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虽然在动荡中英年逝世,但其奉献精神至今铭记。

王光和

王光和,女,1926年生于天津,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系,1958年获莫斯科口腔医学院副博士学位。长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北京医学院口腔医院工作,曾任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及口腔医院院长。她在口腔颌面整形领域成就卓著,1988年建立全国首家腭裂语音实验室,1991年成立唇腭裂治疗中心,获多项科技奖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唇腭裂序列治疗》。其父王治昌曾参加1919年巴黎和会及1921年华盛顿九国会议,姐王光美为刘少奇夫人,六哥王光英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和教授于2013年逝世,享年86岁,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其逝世为医学界重大损失。

李德宏

李德宏老人1924年出生于滕州,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时,他在济南读初中,随家南迁继续学业。在南京中央大学期间,目睹日军侵略,激发了他的民族反抗精神。1945年日本投降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扩大战争,他转学上海交通大学,积极参与爱国民主学生运动。1946年转入浙江金华国立英士大学,参与学生运动并于1948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秋,他在常州岱南中学以教书掩护开展党的工作,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指导学生反对内战。解放前夕被召回上海,组织工人协会,参与护厂运动。1949年上海解放后,他在江南造船厂负责劳动工资工作,1955年调任华元染料厂厂长,1956年参加知识分子工作会议,并转入化工研究院从事科技研究。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因“连襟”关系受到批斗,但未被发现与刘少奇有实质联系。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李德宏恢复工作,任上海石化总厂研究院副院长,1988年离休。离休后,他继续从事科技研究,参与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发表论文并取得两项造纸污水治理专利,积极贡献于社会,展现了他热爱祖国、勤勉奉献的精神。

刘爱琴

刘爱琴,1927年生于湖北汉口,是刘少奇的长女。幼年由工人家庭抚养,曾为童养媳。1938年被党组织带至延安,与父亲团聚,1939年随兄刘允斌赴苏联学习,1940年进入苏联十年制学校。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哥哥被污蔑为特务,刘爱琴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押往农村劳动改造,丈夫逼迫离婚,1979年得以平反。此后在河北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获得“三八红旗手”和人民警察一级金盾奖章等荣誉。1995年获叶利钦颁发的“钢铁战士”证书,2015年获“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她在俄语教学和苏联经济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性格平易近人,深受同事和学生喜爱,被誉为“老大姐

刘允若

刘允若,刘少奇与第一妻何宝珍的次子,1933年母亲在南京雨花台被处决后开始流浪。1946年返回延安,先后就读延安保育小学、延安中学、贺龙中学及边区联合中学,1949年入北平101中学,195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后获国家派遣留学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专攻导弹设计。1955年收到父亲刘少奇多封鼓励信。1960年回国在七机部从事导弹设计,1964年响应父亲要求加入解放军并成为中共党员。1965年参与四清工作,1966年返回七机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迫害,1967年被捕入狱,1974年获释,1977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刘涛

刘涛,中国共产党党员,原籍湖南宁乡。第二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与其第四任妻子王前之女。

刘丁

刘允真(1946年7月—2019年1月),又名刘丁,原籍湖南宁乡。父亲刘少奇,母亲为刘少奇第四任妻子王前。

刘平平

刘平平(1949年5月13日—2009年12月3日),又名王晴,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科技司司长。是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二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和其妻子王光美的第一个女儿,为纪念解放军进入北平而起此名。

刘源

刘源,男,湖南宁乡人,生于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刘源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与王光美之子。曾就读于北京市第四中学。刘源先从政,后从军。从政期间,历任河南省郑州市副市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进入军界后,历任武警部队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上将军衔。

刘亭

刘亭,原名刘婷婷,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之女,母亲王光美。北京联亚集团董事长、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刘维宁

刘维宁,俄文名阿列克謝·克里莫維奇·費多托夫(俄语:),昵稱阿廖沙(俄语:),生于苏联莫斯科,俄罗斯国籍,已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原中国国家主席刘少奇的长孙,是刘少奇长子刘允斌和玛拉·费多托娃之子。

刘潇潇

刘潇潇,刘少奇小女儿。小名小小,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宁乡。

刘丽达

大学毕业后,刘丽达于2007年移居广州,初到时仅会简单中文,毅然决心专心学习,一年后流利掌握汉语。随后,她在中国一家电视媒体担任节目主持人,游历多地,深入了解中国。现居莫斯科,供职于俄亚工业企业联盟,工作与中国联系紧密,家人居中国。她参观莫斯科中华文化艺术展,与青年导演田七交流,欣赏其作品并学习中国书法。刘丽达致力于中俄文化交流,希望通过合作促进两国文化发展,共圆中国梦。

王前

1938年参加童子军,后加入新四军担任卫生员。皖南事变后任军部保健科护士。1941年3月与刘少奇在盐城结婚,1942年随夫从阜宁经单家港到延安,1943年在中央党校学习,后任中央书记处秘书。1946年离婚,婚姻悲剧被江青利用贬损刘少奇,导致子女受害。刘少奇对前妻王前深感伤害,女儿在文革中叛逆,家庭长期受阴影影响,成为时代悲剧的一部分。

玛拉·费拉托娃

1950年刘允斌毕业于苏联钢铁学院,娶玛拉,育有索妮娅和阿廖沙。1955年获副博士,1957年回国中国原子能所工作,婚姻破裂。1967年在包头受迫害身亡,1987年母子才知其死。

王光德

王光德(1947年12月27日—2001年10月18日),道名王通圣,男,湖北丹江口人,中国道士,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刘少奇 何宝珍 王光美 刘源 文化大革命 国家主席 中国共产党 革命家